健身不是越瘦越好:當飲食控制走偏,你可能正在失去健康

「增肌減脂」、「控制熱量」、「乾淨飲食」、「高蛋白低碳飲食」這些詞,對於健身愛好者來說絕不陌生。在社群媒體與健身風潮的推波助瀾下,越來越多人開始意識到飲食與體態的關聯,也更積極追求肌肉線條、低體脂與視覺上的「進步」。
但當飲食控制變成焦慮的來源,健身紀律變成無法彈性的執行,你是否曾懷疑過:這樣真的健康嗎?
當健身愛好者也掉入「飲食失調」陷阱
飲食失調(Eating Disorders)常被認為只出現在青少年或極瘦的模特兒身上。但實際上,健身愛好者是近年飲食失調的高風險族群之一。原因很簡單:我們太專注在「身形改造」,卻忽略了心態與飲食關係的變化。
常見的飲食失調型態,在健身圈中有些「偽裝形式」:
行為 | 看似健康 | 實際風險 |
長期只吃雞胸、花椰菜、地瓜 | 飲食乾淨 | 缺乏多元化營養、易造成心理壓力 |
為了「補足蛋白質」每天硬灌乳清蛋白 | 高蛋白飲食 | 腸胃不適、營養比例失衡 |
拒絕聚餐、害怕破壞飲食計畫 | 自律、有紀律 | 影響人際與心理健康 |
cheat day 暴食,之後隔天空腹運動補償 | 增加代謝 | 情緒性飲食與補償行為 |
Orthorexia nervosa:當「吃得太健康」變成一種病
近年被討論的「健康食品痴迷症」(Orthorexia)是一種以健康飲食為名的飲食失調。
症狀包括:
對「不乾淨」的食物極度排斥,如精緻糖、油脂、加工品
為了吃得健康,花費大量時間準備、計算、查資料
對「偷吃」感到強烈罪惡與自責
飲食選擇影響社交、情緒甚至生活安排
正食症在健身愛好者中非常普遍,因為「乾淨飲食」、「紀律」、「意志力」往往被視為成功體態的關鍵。但事實上,一段不能放鬆、不能失控的飲食關係,對身體與心理都會造成長期壓力。
為什麼健身圈特別容易出現這種狀況?
對外在體態過度關注
照鏡子、拍照、比較 Before & After 是許多健人的日常,尤其在比賽備賽期間或減脂期。這種「視覺成效導向」很容易讓人陷入焦慮,認為體脂高一點就等於沒有訓練痕跡。社群媒體塑造不實期待
社群上的健身網紅、健體選手,他們的照片常經過濾鏡、燈光、拍攝角度精修,即使是選手也只有比賽前幾週才會那麼乾淨利落。一般人卻誤以為那是「常態」。缺乏營養素與心理支持知識
很多人只靠健身房前輩、網路影片、斷章取義的飲食法,來實踐飲食控制,卻沒有完整理解個人化營養、心理飽足與長期可持續的重要性。「吃不夠」成為普遍問題
減脂時期熱量赤字容易造成相對能量不足(RED-S),影響身體的荷爾蒙、免疫、情緒甚至睡眠。女性可能月經不規則,男性也可能出現睪固酮下降、焦慮與性慾下降的情形。
如何判斷自己是否心念失衡?
如果你符合以下幾項特徵,建議留意自己的飲食與心理狀態是否已偏離健康範疇:
對吃「不乾淨」的食物感到強烈焦慮或內疚
害怕中斷飲食計畫、出門聚餐總是自己帶便當
吃多一點就會增加額外訓練量「抵銷」
對體重上下波動過度敏感,經常測量體脂或體重
無法真正「享受食物」,即使餓了也不敢多吃
你並不孤單,這不是「你太懶」、「不夠自律」,而是我們都身處於一個高壓、高期待的飲食與體態文化中。
重建與食物的關係:回到初衷
很多人一開始健身,是為了健康、有力量、睡得好、快樂,甚至只是想更有自信。這些本質都與「極端控制飲食」無關。
真正有彈性的飲食,是可以容納蛋糕、鹹酥雞與朋友聚餐的,是允許身體在不同時期變化的,也是建立在理解營養、尊重身體訊號之上的。
你可以:
學會「吃得夠、吃得剛剛好」而不是「吃得少」
減脂也需要足夠的能量,才能支持代謝與訓練。設定多元目標
不只體重與體脂,也可以是深蹲重量進步、心肺功能提升、專注力變好。找回與食物的正向連結
食物不只是熱量,而是生活的一部分。必要時尋求專業協助
營養師、心理師、身心科醫師,都是很好的資源。
『 你的身體值得被溫柔以待 』
健身不該讓你失去與食物的自由、不該讓你孤立自己,更不該讓你健康受損。身體是我們一輩子的夥伴,別讓飲食與訓練成為焦慮與懲罰的來源。
若需要更精細的個人營養規劃、調整飲食或是改善健康,歡迎來Tellus預約體驗一對一營養課程,深入了解個人問題和陪著你一起解決問題,達成目標!我們是台南「Tellus陪伴式營養』團隊,官方IG:tellus_dietitian,對於飲食有任何疑問歡迎來找我們,讓我們一起變得更強壯!
➡︎ 延伸閱讀:「甘油」,運動員的補水神器!
編輯者:黃馨榆
預約體驗: https://www.tell-us.com.tw/reserv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