腸道健康是關鍵:益生菌 × 飲食 × 腸漏問題解析
你知道嗎?我們的腸道不只是負責消化吸收,還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。近年來研究顯示,腸道菌相的平衡與我們的免疫、情緒、代謝、皮膚、甚至體重管理都有密切關聯。也因此,「腸道健康」已成為營養界與功能醫學的重要關鍵詞。
你也有以下症狀嗎?
明明吃得不多,卻總是脹氣打嗝
排便不順,三天兩頭才上一次廁所
吃點外食就拉肚子,腸胃像玻璃心一樣脆弱
總是覺得腦霧、疲倦、沒精神,但體檢又找不到問題
———— 讓營養師教你打造好腸道,遠離脹氣與疲倦
一、腸道不適的常見警訊
腸道不健康,不一定只會拉肚子。以下是幾種常見症狀與可能原因:
脹氣、打嗝、易放屁:腸內菌叢失衡、消化酵素分泌不足、腸道過度發酵
便秘:膳食纖維與水分不足、腸道蠕動慢、缺乏好菌
腹瀉或常拉肚子:腸道屏障受損、菌叢混亂、乳糖不耐或麩質敏感
二、什麼是腸漏症?你可能每天都在破壞腸道屏障!
「腸漏症(Leaky Gut)」是一種腸道黏膜受損的狀態,讓本應被阻擋的毒素、未分解的食物蛋白、有害物質通過腸壁,進入血液循環,進而引發慢性發炎、自體免疫、皮膚與情緒問題。
常見會破壞腸道屏障的食物或因子包括:
加工食品與食品添加物(乳化劑、人工香料、防腐劑)
精緻糖:會促進壞菌滋生,抑制益菌活性
過量酒精與咖啡因:會刺激腸道黏膜
反覆使用抗生素或止痛藥:容易破壞腸道菌叢平衡
慢性壓力與睡眠不足:也會降低腸道修復能力
三、打造腸道好菌生態圈:益生菌 × 益生元 × 後生元
要讓腸道恢復健康、屏障修復、菌相穩定,靠的不只是吃益生菌這麼簡單,而是要「三管齊下」:
1. 益生菌(Probiotics)
🔶 指對人體有益的活性菌,像是乳酸菌、雙歧桿菌、嗜酸乳桿菌等,可幫助抑制壞菌、強化免疫力、改善便秘與腹瀉。
✅ 來源食物:優格、味噌、納豆、康普茶、益生菌保健品
💡 保健品挑選重點:
多菌株、多樣性 > 高劑量單一菌株
看清楚菌種名稱(例如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)
包裝需說明活菌數與耐胃酸技術
2. 益生元(Prebiotics)
🔶 是益生菌的食物(膳食纖維的一種),能促進益菌繁殖、穩定腸道菌相。
✅ 來源食物:
洋蔥、大蒜、韭菜、蘆筍、香蕉、菊苣纖維、地瓜
豆類、全穀類(若對腸胃不敏感)
✨ 小提醒:有些益生元在某些人身上反而會引起脹氣,需要視情況調整吃的份量。
3. 後生元(Postbiotics)
🔶 指益生菌代謝後產生的有益物質,如短鏈脂肪酸(SCFA)、乳酸、抗菌肽等,有助於調節免疫、修復腸道屏障。
💡 重點:
雖然目前後生元多來自研究與保健品,但當你吃對食物、養對菌,就會自然產生後生元
對於不能補充活菌的人(如免疫不全者),後生元可能是未來趨勢
四、飲食建議
要照顧腸道,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著手:
🔹 每日攝取發酵製品:無糖優格+奇亞籽+香蕉 or 康普茶🔹 每天攝取 20–30 克膳食纖維:來自蔬菜、全穀雜糧類、堅果
🔹 定期補充益生菌保健品(尤其是經常脹氣、便秘、使用過抗生素後)
🔹 減少破壞菌相的因素:少吃加工品與精緻糖,同時調整生活作息
🔹 每週至少 3 次規律運動:有助於提升腸道蠕動與菌相多樣性
腸道好,真的全身都會跟著變好!別再把腸胃不適當成小問題了。腸道是一切健康的起點,當你願意花時間好好照顧它,身體的能量、情緒、免疫力也會悄悄地改變。從今天開始,給你的腸道一點「營養支持」,讓好菌住得開心、壞菌無處可藏,這才是長久健康的基礎。
若需要更精細的個人營養規劃、調整飲食或是改善健康,歡迎來Tellus預約體驗一對一營養課程,深入了解個人問題和陪著你一起解決問題,達成目標!以上是腸道健康是關鍵:益生菌 × 飲食 × 腸漏問題解析的介紹,我是台南「Tellus陪伴式營養』團隊的營養師-Iris,官方IG:irisdietitian_tellus,對於飲食有任何疑問歡迎來找我,讓我們一起變得更強壯!
➡︎ 延伸閱讀:腎臟病飲食指南:怎麼吃才能保護腎臟健康?
編輯者:黃馨榆
預約體驗: https://www.tell-us.com.tw/reserve